传播学原创性体系建构设想
——记上海大学郝一民教授为我院学子做讲座
记者陈奕莹
4月24日下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郝一民为我校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学子做讲座。其内容主要涉及传播学的中国化问题、原创性体系建构设想及人文主义精神之于新闻业务实践的必要性。本次讲座于公共楼501教室举行,由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曾庆江教授主持。
以理论建设的不变性对比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大数据、VR、H5),郝教授从该角度出发,谈及传播学的本土化与原创性问题。他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传播学传入中国至今,30年间“中国化”仍未从本质上实现。传播学系列教材的编写局限于汇总西方理论的相关概念,并按照中国式思维汇编成较为规范的书籍。但是,就此将不同学派、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汇编于一本书,难免导致不成体系。
相比较之下,西方学派的繁荣体现其传播学的先进性。文化研究学派以文化为视角考察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学派则以剩余价值的角度剖析“二次售卖”之下消费利润的增加。西方已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此外,关于传播学中国化背后的问题及成因,郝教授鼓励原创性和体系化的理论建构。而就将中国化落到实处,他提出了三个考量标准,即:从基本学术概念到整体理论框架的独立创造;全面吸收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传播学理论的哲学化提升。
最后,就大学生就业而言,为规避学术研究青黄不接的风险,并考虑到新闻业界人满为患的现实,郝教授鼓励毕业生从事学术研究,提醒学子应站在人类的最大需求上思考问题。从“河北硬汉自锯病腿”的相关报道到校园暴力、国际军费开支增加的相关事件,再到耶稣的感化和孔夫子周游列国的游说中,警醒学子人文主义精神之于业务实践的重要性。他指出,灵魂、智慧和恰当的方法足以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恰当的方法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发现具有“普世价值”的要素及核心思想。借用鲁迅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警世恒言,郝教授鼓舞90后新生力量为传播学的本土化注入原创性活力。
Copyright © 2021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