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暑期三下乡实践(四)|相约美丽乡村——莲塘村 - 学生工作 - 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欢迎您!

行政电话:0898-32165562

热搜:新闻  培养  媒体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专题】暑期三下乡实践(四)|相约美丽乡村——莲塘村

作者: 更新时间:2023-10-16

【专题】暑期三下乡实践(四)

戊戌七月,烈日似火,余从师一行人向琼海,舟车几时,行崎岖道,踱迂回路,及至,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沁人心脾。抬眼摇望,道旁树林掩映,曲路径直通幽,渐行渐深,忽有一莲塘映入眼帘,若葵扇状,长且直,近观,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碧荷红朵,清风吹涟,心远地凉,盖莲塘村之村名亦由此而来。塘上立一凉亭,亭柱刻对联曰:仙裹双寅凭斯地监,莲开并蒂赖此天地。昔闻此莲塘现并蒂莲,预兆吉祥之意。坊间亦传歌谣:嫁女就嫁莲塘村,又有莲籽来煮裨,还有莲花小仔耍,且有藕粉喂子肥。塘旁另竖几根石柱,素不起眼,村人曰:此柱名为拴马柱,村里贤人辈出,且多居庙堂高位,慕名来访者甚多,门庭若市,此柱专为来访者安马而设,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沿塘而行,见一古井,旁立石牌,刻曰:康熙甲申年所建。掐指一算,距今已有三百年之久,一只泉眼眨眨百年,览进历史滚滚风尘;一口泉水汩汩上涌,滋润旺旺百代子孙。

【专题】暑期三下乡实践(四)

塘前东行数十步,见一座古宅,整观典雅肃穆。此宅乃琼海华侨四大院之一 ,规模小却最完整,主人名为王业珍,自幼下南洋,筚路蓝缕,发家致富归乡建宅。大院头门为一小楼阁,其构造玲珑精致,楼阁下方设一屏风,从外观不得其内,保密之意也。入院,方知大院主体为一列三堂纵进结构,分别称之为前堂、中堂、后堂,各堂间另有小院相隔。前堂为宴待宾客之所,室内陈列高贵雅致,阔显主人待宾之礼,为大雅之堂。中堂与前后相通,光线明亮,通风透气,立于院中,身心通畅,营魄抱一。后堂为祭祀祖宗神灵之所,神龛阁布置颇具心意,尊祖之心使然,神龛前设八仙桌,左右摆太师椅与罗汉床,床椅上刻有花纹图案,喻示吉祥之意。三堂亦设置均衡,不偏不倚,守中庸之道。

【专题】暑期三下乡实践(四)

【专题】暑期三下乡实践(四)

村中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闻,窄巷悠长,由巷口入,行百米许,有一古建,村民指曰:此为十柱屋,建于明末清初。近观,虽妖娆般爬山虎密裹宅墙,却仍不足掩其颓色,苔痕缭绕,倍显沧桑。相传,明朝有夜起九屋之传说,此屋由十根大柱支撑,简而坚固,可抵台风之烈,暴雨之猛。只因历时之久,现仅存一屋,才得以观览。房屋量虽不多,却各有特用,柴房,粮房,澡房,精细至极,显其家风严谨。入屋细看,陈设多为木桌、木椅、木床,甚古朴,古风古气迎面扑来。尤足道者,其屋顶几处设计颇为精巧,屋脊雕刻颇具匠心,造者手艺及匠心今不复存,费时耗神之事矣。十柱屋至今仍能为后人所道,专家学者所研,盖因于此!

【专题】暑期三下乡实践(四)

【专题】暑期三下乡实践(四)

村中老人居多,壮丁尽外出务工谋生,村民朴实,村风淳化,待人热情,好客周到。莲塘村有一贤人,名王仕国,年八十又五,已入耄耋之年,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人尊称二公,因其所制椰胡工艺精湛,音质最佳,入选世博,陈列展览,名声大噪,远扬海内外,远客前来交游者甚多,不乏专家学者,音乐爱好者类。椰胡制作为其家族世代传承,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人既为传承人,又恐传统手艺流失,鼓动儿孙学习。老人本钟表匠出身,修表四十余年,致仕,重操祖业。或不解,何不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干这等耗时耗神耗力之事。老人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一来此技艺祖辈传承,万不可断于我,吾之重责;二来吾自幼善乐,乐于此;三来寸时寸金,莫浪费耶!听闻老人一席话语,令后辈汗颜。门前有一幅联,曰:人尽其才人增寿,物畅其流物生辉。所言极是,唯愿老人身体安康,椰胡世代传承。

【专题】暑期三下乡实践(四)

【专题】暑期三下乡实践(四)

老村民委员会主任又与吾等一行人谈及村中规划,神采飞扬,一纸规划书在手,纸短情长,道不尽老村民委员会主任对村子发展的殷殷期盼,说不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虽话语不通,听者心有灵犀。愿上层基层速达一致,美丽乡村不日可期矣。

【专题】暑期三下乡实践(四)

Copyright © 2021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