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技术为翼 深耕实践教学改革 赋能自贸港人才培养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5-09-13浏览次数:10

近期,由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生深度参与创作的“AI三部曲”系列微电影《千年归来:东坡回海南》《百年回访:萨维纳海岛黎缘》《长臂猿侬侬五洲奇遇记》先后全网上映,三部作品凭借前沿AI技术与文化、生态主题的深度融合引发广泛关注。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近年来围绕实践教学改革展开的系统性探索,为自贸港传媒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径。

在改革思路上,紧扣“技术赋能影视创作,实践服务自贸港传播”核心方向,打破传统编导教学中“重理论、轻技术”“重个体创作、轻产业协同”的局限,将AI技术、国际传播需求与海南本土文化、生态资源深度绑定,确立“以真实项目驱动教学,以技术创新提升能力,以业界标准培育人才”的改革目标,致力于培养既懂影视编导核心逻辑,又掌握前沿技术应用,且能服务地方发展的复合型编导人才。

改革方案层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构建“三阶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基础阶段,在多门专业课程中融入AI技术模块,融入特色课程单元,让学生掌握多模态AI生成、轻量化影像算法等基础技术;二是进阶阶段,以“项目制”为核心,将“AI三部曲”等实际创作项目拆解为数字人设计、场景渲染、多语种字幕生成等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在实战中提升技术应用与团队协作能力;三是提升阶段,鼓励学生结合海南自贸港需求自主选题,开展AI+文化传播、AI+生态传播等主题创作,形成“学习-实践-创新”的闭环。

改革平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依托学院AIGC融媒体国际传播研究院,搭建“AI影视创作实验室”,配备虚拟运动捕捉系统、沉浸式视效合成设备等专业器材,为学生提供技术研发与创作实践的硬件保障;同时,联合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建立“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将业界资源引入教学环节,让学生直接对接传媒行业前沿项目,实现“课堂与片场无缝衔接”。

在人才培养新路径探索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侧重影视叙事理论、编导逻辑教学,引导学生将传统叙事技巧与AI技术结合,如在《千年归来:东坡回海南》创作中,指导学生构建“历史人物与现代科技对话”的叙事框架;业界导师则来自海南国际传播中心等机构,聚焦技术落地与传播实效,指导学生优化超写实数字人呈现、生态场景可视化等细节,确保作品符合行业传播需求。学生在参与《长臂猿侬侬五洲奇遇记》萨赫勒草原沙化场景AI渲染时,正是在双导师指导下,既掌握了AI影像生成技术,又深化了对生态传播跨文化逻辑的理解。

加强业界联动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展教学改革的关键一环。除与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深度合作“AI三部曲”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还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开展“AI+影视”主题讲座,组织学生参与海南自贸港相关影视项目创作,如协助制作自贸港文化宣传短片、生态保护纪录片等。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行业实践场景,也为自贸港传媒文化产业输送了具备技术素养与创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未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聚焦AI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创新应用,进一步完善“技术+编导+传播”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海南自贸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育更多优秀编导人才,让更多蕴含海南特色的故事通过前沿影视技术传向全球。

《万里追寻“绿水青山”在五洲》剧照


《百年回访萨维纳海岛黎缘》剧照


前年归来东坡回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