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2017级新闻学专业李易君(专访) - 优秀校友 - 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欢迎您!

行政电话:0898-32165562

热搜:新闻  培养  媒体 
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优秀校友:2017级新闻学专业李易君(专访)

作者: 更新时间:2023-10-15

李易君,2017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在校新闻学专业成绩第一名,获得20多项国家、省、市级奖项,参与撰写的学术论文被期刊《新闻传播》录用,保研至深圳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数字营销方向)。

结束和李易君学长的访问时正是下班高峰,窗外电动车的车流涨了又退,淡淡的晚霞挂在天边,天空被城市切得破碎,热带的季风源源不断经过我们。一种久违的平静和安全感却在此刻开始流淌,缓缓蔓延。在这场接近两个小时的对谈中,谈话完全漫过了原本准备的提纲,话题在我们周围的小世界与大时代之间徘徊,理智与共情的力量将我们紧紧包裹,最后抵达了更广阔的地方。我们也在其中经历了一场与自己的对话,触碰、打碎、搭建重新认识自己的体系。
\
李易君:我的生活其实很无趣,唯一的爱好是打篮球,我不打游戏,也几乎不爱出去旅行。一部分原因也许是长时间沉浸在高强度、高密度的忙碌中,你会发现其实已经停不下来了。
 
但三年前我完全不是这样的。这四年对我来说是一个缓慢转变的过程,其实不只对我,所有人都是这样。大一时我很贪玩,成绩排在班里中后的位置,一个学年结束以后我看着自己的成绩,心里想着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心态转变以后,从大二开始,我的学习和生活才逐渐步入正轨。
 
我觉得需要一个缓冲过程,因为所有变化的原始动力一定是自己。当你上一些你所认为的“无关紧要”的课程,并且必须花费时间完成作业的时候,其实培养的是人的核心素质:耐性、情绪的控制力、理智程度。这决定了你是否会将偏见和个人情绪带入工作与学习中。当然,感受每一门课的必要性需要时间和历练,当你真的想做这件事、觉得有意义,而非受困于外界的指标和规定时,你可以松弛又高效地完成它。
 
记者:长时间高强度的忙碌过后你一般会做什么使自己平静下来?
 
李易君: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自己很受用的习惯,就是对完成的工作进行复盘。一开始是漫无目的地瞎想,一段时间以后能够迅速捕捉到这件事背后存在的缺陷了。千万不要找优点,如果一件事已经做完了,你的内心已经形成了基本概念,我学到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不需要过于强调,越强调就会越弱化缺点,越难找到它。这一点我在《海南日报》实习的这段时间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记者:真正到岗进行实习以后,有哪些方面和自己原本的设想是不一样的?
 
李易君:最重要的一点:认清自己的位置。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实习、工作的时候大展宏图,但更多的限制会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大显身手,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各司其职。在其位谋其政,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过于简单,没有从全局考量,一味地凸显自己往往会出很多差错。
记者:对你而言,哪些素质是媒体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
 
李易君:做媒体最主要的是共情能力,能够引发人的共鸣,站到更多元、更大众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不是在做媒体引导,真正需要的是真实地呈现事件,以最全面的角度诠释、告知公众,使他们自发地去关注,从而间接达到某种引导效果。
 
另外,我们常说新闻人要具备“采、写、编、评”的能力,与其相对应的就是沟通能力、思考能力、逻辑的严谨性、思想的高度性和一个人各方面的知识储备,这些能力的共同前提是拥有强大的文字输入能力。不过,这是四个完全不一样的思想体系,一定要有侧重地培养其中一个,抓住自己最适合的。人不可能擅长一切,如果有人宣称自己擅长一切,他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一点:共情能力。
 
记者:共情能力属于某种天赋吗?
 
李易君:共情能力是天赋,也是人和人之间的交际。学习一门专业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天赋且适合,不过媒体行业并不拘泥于所学专业,学习和实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起初你并不知道自己在哪方面能力会凸显出来,要进行多角度的尝试。比如我保研到深圳大学选择的研究方向是广告学范畴内的数字营销,近年深圳大学打出了一张王牌:健康传播——如何传播健康知识、如何界定疫情传播的范围、如何辨别疫情信息的真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疫情将持续影响人们生活的大背景下,做这样一个研究一定是有价值的。
记者:大学期间你经常担任活动的主持人,也参加各类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定程度上对于获得保研资格起到助力作用。当学业与活动有冲突的时候,你是怎样进行考量和取舍的?
 
李易君:这涉及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我是冲刺型选手,那次参加广告设计大赛,我和队友进行作品构思的时候猛然发现离提交只剩不到一天了,我们从下午3点开始头脑风暴,持续到当天晚上10点半,赶在截止前把东西做出来了。
 
从构思到产生一个具体的想法,我一般花3小时左右,这就是极限创作,因为这段时间你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花越长时间构造、想得越多,越难以进行抉择和舍弃,成品也不够成熟。包括保研之前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我每天也是坚持着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过一遍英语和政治,因为任何提升类的知识都基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上课期间,除了必要时间,其他时间都会放在课外实践上。这里必要的时间指的是完成课程的作业,除此以外我不会再浏览课本上的任何知识。很多知识内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传播学、新闻学等),把基本的概念、原理厘清就可以了,剩下的就在实践中巩固、发现新知。
 
记者: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偏感性还是理性的人?
 
李易君:我是一个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的人。工作中绝对理性,生活中偏感性。我好胜心比较强,在一件事情失败以后会非常渴望了解错误的源头并改正,所以自我认知相对来说很清晰,明白自己要什么、渴求什么。
 
大家毕业的时候面临就业选择,无非三点:这份职业的社会认同、薪资待遇以及是否符合你内在的某种需求。曾经有一位老师跟我讲过这样两句话,一个人能否成才,一是有没有自主思考能力,二是会不会做人。所以不仅大学,人一生的终极任务就是认清自己,不过我也尚在这条路上摸索着前进。
 

 

Copyright © 2021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